close

吳哥的消失和重現都充滿了戲劇性

要了解吳哥王朝,一定要先認識這幾位國王

 ———————。。。。。——————。。。。。—————

西元802-850年,被爪哇人擄為人質的真臘王子,在8世紀末回國宣佈獨立,稱「闍耶跋摩二世」Jayavarman II,開啟了吳哥王朝的序幕

西元1113-1150年—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II,殺死叔叔奪取王位,為了鞏固自己的威望,他南徵北討,將今天越南的中南部、泰國南部及馬來半島北部收入版圖,1150年吳哥寺(Angkor wat)耗時35年終於完成.

西元1181-1218年—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VII,改信大乘佛教,此時的吳哥強盛到達鼎峰,興建吳哥城Angkor Thom,西元1186年建塔普倫寺紀念他的母親

西元1296年,元成宗帖木兒可汗在元貞二年(1295年)派遣周達觀出使真臘,在停留將近一年的時間,他詳實的記錄當地的建築、文化、習俗、生活、信仰, 這就是「真臘風土記」,這本記錄對吳哥王朝的再現,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

西元1431年,暹邏攻破真臘國都吳哥,橫屍遍野引發瘟疫, 西元1432年吳哥被棄遷都金邊,從此吳哥沒入荒煙漫草之中,終至被叢林給吞沒

西元1819年,法文版的「真臘風土記」在巴黎出版,這個文明曾經偉大輝煌過,但是這個國家卻不曾有任何記錄被保存下來,現在只靠周達觀的「真臘風土記」重拾他們的歷史

西元1861年,法國生物學家亨利.穆奧,追尋「真臘風土記」的資訊,在森林中發現了宏偉的古廟遺跡,埋沉了400多年的吳哥王朝,終於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

西元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

——————。。。。。—————。。。。。—————

我們和Tuk-Tuk車的司機約好清晨5:00來住處接我們,行程有大圈和小圈二種選項,包含旅館的接和送

我想要看日出就走小圈,共有(吳哥寺)Angkor wat(圖片來自網路)

2A401792-074A-488D-938B-712AAF9B9040.jpeg

(巴揚寺)Bayon (圖片來自網路)

22A0BDC1-AADB-4C40-A227-4560CF5C2D4F.jpeg

(塔卡歐寺)Ta Keo (圖片來自網路)

85801B22-9AF6-42EC-9744-85C3B268D4A4.jpeg

(塔普倫寺)Ta Prohm

IMG_20181019_115643.jpg

和(班黛喀蒂寺)Banteay Kdei五座寺廟

IMG_20181019_131128.jpg

可是我也想看夕陽,司機說再加5美元他下午再來接我們去看夕陽,這位司機是菲律賓籍機長介紹的,他的車就是簡易的摩托車後面掛ㄧ個蓬車,雖然簡陋,但是司機將四邊的帘子捲起來四面都通風,在熱帶地區搭乘這種車輛,可以享受清風拂面的舒適感

清晨的氣溫相當怡人,但是加上車輛移動的速度,就有點涼意了,最好能帶件薄外套。街道上很多Tuk-Tuk車,和我們一樣踏著夜色,奔馳在往吳哥窟的路上,這群來自不同國度的旅人,都是為了欣賞朝陽從吳哥寺的尖塔緩緩升起的美景,而放棄了睡眠呢!

來到60街的售票處,要買一日券在最右邊的櫃台

IMG_20181019_051921.jpgK

早起的的工作人員,忍不住哈欠連連.......

.IMG_20181031_173022.jpg

每個窗口都有一台照相機,請對著鏡頭微笑,這張照片會如影隨行的跟著你ㄧ整天,

因為照片會出現在入場券上,方便驗票員辨識是否為持票本人

IMG_20181019_060802.jpg

今天的第一站是吳哥寺Angkor Wat,也就是旅遊書上所稱的小吳哥

它位於大吳哥Angkor thom,東南方1700公尺處,是蘇利耶跋摩二世在吳哥王朝國勢達到頂峰時,耗時35年爲自己修築的陵寢,也是供奉毗濕奴的寺廟,吳哥窟是依據印度教神話所建,印度教相信人間的君王是天神毗濕奴的化身,而「須彌山」是宇宙的中心,也是眾神的居所,所以在吳哥的建築中,用最高的主塔來代表「須彌山」,護城河則象徵四周的乳海,吳哥窟的護城河有運河和暹粒河相通,除了防衛功能外,也是很好的水利設施,既可儲水也可調節水位,這個國家沒有四季,只有雨季和旱季,雨季的滂沱大雨可以快速淹沒農田和村落,所以護城河也扮演水庫的角色

抵達吳哥寺時(Angkor wat)才剛破曉

IMG_20181019_054209.jpg

天光劃破了黑夜,藍天現了蹤,紅色的朝霞從地平線竄出,雲朵都被染上紅暈,天色越來越亮,

IMG_20181019_054729.jpg

它悄悄的爬上了護城河,喚醒了沉睡中的睡蓮,一朵朵的花蕾舒展著肢體,花瓣一片片的伸展開來,大地也甦醒了

IMG_20181019_055348_1.jpg

IMG_20181019_054921.jpg

水邊幾株巨大的菩提樹,葉片在風的戲弄下,磨擦出下雨的聲音,岸邊的遊客都屏住呼吸,等待著神聖的一刻的到來

IMG_20181019_054832.jpg

天越來越亮卻沒看到太陽,人群開始鬆動慢慢往吳哥寺前進,原先有一條12公尺寬,200公尺長的砂岩板道,引導大家從正西方穿越190公尺寬的護城河進入外牆的塔門(吳哥寺是唯一座東朝西的寺廟),因爲在維修,他們在引道右邊的水池,另外搭了一條便橋引導遊客從右手邊的小塔門進去

IMG_20181019_061203.jpg

外牆是由1025公尺x802公尺的紅土石框出來的長方形,西面中間有三個塔門,正中間的四柱的塔門是吳哥窟的山門,門廳有雕刻精良的柱冠和門楣,各塔門都有縱通道和橫橫道,交叉成十字形,這三座塔門的縱通道特別寬闊可容許大象通過,所以又稱為「象門」,

IMG_20181019_061455.jpg

通過象門後往回看,可以看到面東的壁上有葫蘆欞窗和仙女浮雕

IMG_20181019_061748.jpg

進入廣場後又是一條寬9.5公尺,長350公尺,離地1.5公尺的砂岩板道引領你往前,左右各有一條狀似眼鏡蛇的七頭蛇神(NAKA),它的蛇身成為低矮的欄杆,不了解的旅客常會坐在上面休息,所以,現在都會擺放「請勿坐」的告示牌,再往前行左右各有一間「藏經閣」,過了藏經閣又是一個左右對稱的設計,兩方水池,尤其是面對吳哥寺左邊的蓮花池,可以將整座吳哥寺倒印在水中,這才是觀日初的好地點,幸好我們及時趕上,留下了吳哥寺美麗的剪影

IMG_20181019_062606.jpg

IMG_20181019_062851.jpg

看完日初,繼續往第二層內牆移動,它比較像迴廊,環繞寺廟外圍一圈,迴廊內壁有著精美的浮雕,據說從西門進入北側的浮雕是印度古老史詩《羅摩衍那》的故事,往南則是《摩訶婆羅達》,我對印度教及佛教涉獵不深,無法從宗教的角度分享心得,

IMG_20181019_064153.jpg

可是這牆上的浮雕的確精美而生動,因爲是在迴廊的內壁,所以被保存得很好,這裡共有三層內牆,第三層內牆的廣場就更小了,我到時已經有長長的隊伍準備登寺(登廟山),露肩、露膝及12歲以下孩童不許進去,雖然他們在原來陡直的階梯上,架設了比較寬的木梯,可是陡直度沒變,

IMG_20181019_065149.jpg

老公要我先上去,他要從廣場往上幫我照像,

IMG_20181019_065507.jpg

剛開始我左手拿手機,右手扶著欄杆,心裡數著階梯數,爬不到一半我越走越虛,左手也湊上來抓著欄杆,心裡想著如果手機掉了都不能鬆手阿!爬了40幾階終於上了第一層平台,「廟山」的基本特點是「多層且依序縮小的正方形平台」,在每層平台上加上迴廊代表環繞須彌山的山脈,

IMG_20181019_064452.jpg

在最高的平台安置寶塔,寶塔象徵須彌山的頂峰,中央寶塔呈五點梅花排列,第一層的迴廊和中間的十字遊廊隔出了四個天井,它的地面比十字遊廊和迴廊低一公尺原先應該是水池

IMG_20181019_065726.jpg

在很多轉角的廊柱上都可以看到裸露上身手持荷花,美麗的飛天女神浮雕

IMG_20181019_065951.jpg

要看懂這些美麗的浮雕,要先粗略的了解印度神話

印度教有三大主神:

—— 梵天Brahma ——

 9839D303-6D21-4DD9-A046-628E019F3408.jpeg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創造之神,祂的特徵是四個頭、四張臉和四隻手臂,手中沒有武器,只有代表權丈的湯匙、一隻手拿水壺(水代表初始)、一串唸珠(計算宇宙時間流逝的計時器),一手拿著代表「吠陀經」的蓮花,祂的坐騎是孔雀(或天鵝),妻子是智慧女神「辯才天女」,梵天沒有母親,是自我誕生的.有一說祂是從毗濕奴肚臍上的蓮花產生的;另一說祂是從漂流水上的金卵產生的

—— 濕婆(Shiva) ——

A765E665-7C73-41D0-92FA-C9819ABC6D4E.jpeg

毀滅之神,妻子是雪山神女,祂的特徵是有三隻眼,祂有ㄧ柄叫「阿賈伽瓦」的三叉戢(是閃電的象徵)、ㄧ口 劍、ㄧ把叫「比那 卡」的弓和ㄧ根叫「卡特萬伽」的棍棒,坐騎是公牛南迪,印度教認為「毀滅」有「再生」的含義,所以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殖器林伽(Linga),是祂創造力的象徵

—— 毗濕奴(Vishnu) ——

IMG_20181019_065831.jpg

保護之神,特徵是四隻手臂分別拿著善見神輪、法螺、蓮花和金剛杵四件神器。祂的坐騎是金翅鳥王(Garuda),祂的妻子是吉祥天女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話說,印度神話中,神祇也有生老病死,祂們居住的須彌山的四周被乳海所包圍,而乳海中蘊藏著可讓眾神長生不老的甘露,有一次善神和惡神為此事發生爭執,眾神就約定一起攪動乳海,然後大家均分取得的甘露,

毗濕奴讓大家把草藥投入乳海中,以須彌山作為攪拌的杵,毗濕奴自己化身為巨龜沈入海底做為承托攪杵的支點,以巨蛇那伽(Naga)的身體做為纏繞在攪杵上的攪繩,92個阿修羅(惡神)持蛇頭,88個提婆(善神)持蛇尾,以輪流撥動蛇身的方式一起攪動乳海

經過千年的攪拌,乳海翻騰的過程中,各種新生命和寶物隨之誕生,最後甘露出現了,卻出現在阿修羅這邊,被想獨占的阿修羅搶走,當祂要飲用時,毗濕奴將乳海激起的浪花化成無數飛天女神(Apsara),這些女神上手臂戴臂穿,下手臂戴手環,大姆指和食指掐起來代表花苞,用力往外翻時,另外三根手指代表展開的花瓣,她們赤祼著上身,赤腳跳著誘人的舞蹈,

IMG_20181019_061608.jpg

IMG_20181019_061603.jpg

阿修羅看得魂不守舍,忘記了手中的甘露,提婆們趁機搶回,一一服用,獲得了長生不老,一個神智較清醒的阿修羅,偷偷變化成善神,混在隊伍中喝了一口,不幸被日神和月神發現,毗濕奴在甘露尚未經過喉嚨時砍下羅睺的頭,,羅睺知道是日神和月神打的小報告,所以羅睺獲得了永生的頭一直追著日神和月神跑,偶而追上就把日神和月神吞食入口,造成了日蝕和月蝕,而當日神和月神從祂敞開的喉嚨跑出來時,蝕便結束了

有了古老神話故事的潤飾,吳哥寺似乎不僅僅是石塊堆積而成,消失在叢林中的古城池了

 

arrow
arrow

    MAE's worksh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